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浅谈如何提高“拍摄质量”

任何摄影作品,画面的清晰锐利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主题、用光、构图是接下来的事情,拍摄质量的好坏是决定画质的重要因素。
拍出清晰地画面首先要做到对焦准确,做到对焦准确要先了解相机的对焦方式与快门的释放方式。相机的对焦方式大致有三种:
1 对影自动对焦系统。 2 超声波自动对焦系统。 3 红外线自动对焦系统。这三种对焦系统的工作原理不必在这里累述。只要知道是通过一套光学、电子、机械系统推拉镜头,在感光材料上结成清晰影像就行了。

通过镜头结成的影像,并不是像人眼所看到的影像那样有较大的景深,通常广角镜头比较接近人眼的景深,即远近景都比较清晰。而焦距越长的镜头,拍摄距离越近,焦点前后的景深越浅。通常我们拍摄的画面,往往远近景都有,这就需要拍摄者要把焦点对到所需要的景物上。然而,相机的对焦范围并不是设计在整个取景画面,而是设计在中央百分之十几的范围里,甚至重点只在这个范围的中间!由于像机是根据影像的重合判断对焦的,所以,在以下的情况下无法完成对焦:
1 没有反差或反差极小的影像,如白色、黑色或其它单一颜色的物体。
4 2 闪闪发光的影像,如太阳、灯泡、玻璃和水面的反光。

3 有规则的条文影像,有的相机对横条无法识别,有的对竖条发傻。
4 对焦区内同时有远近两个不同的景物,相机的镜头会拉来拉去,并且优先找到较近的物体。
5 过于昏暗的场景。

以上谈到的是相机对焦所需的条件,下面谈谈相机的快门释放。
一般的单反相机有三种快门释放先决条件。

1 单次自动对焦AF-S模式—半按快门时,只对焦点进行一次自动对焦,捕捉到焦点后即允许快门释放。该模式在没有找到焦点前即使按下快门按钮也不能使快门释放。

2 连续自动对焦AF-A模式—半按快门时,相机会连续不断地对对焦区域对焦,找到焦点后便允许快门释放,同时伴有提示音。使用连拍时,在第二次快门释放前如果没有找到焦点,快门会终止释放,直到找到焦点。
3 连续自动对焦AF-C模式—半按快门时,相机同AF-A模式一样连续对焦,所不同的是,找不到焦点仍然允许快门释放。连拍时,相机虽然不断地对焦,但快门不受是否合焦限制而照样释放[适合新闻拍摄]。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快门的释放条件[即AF方式],与对焦范围、对焦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焦范围有:点对焦[包括十几个对焦点中的任何一个],不同的相机有中间标准范围对焦、中间宽范围对焦、动态区域、自动区域等等。3D追踪自动对焦是较新的对焦方式,在快门开启前至少对移动物体的距离侦测两次,相机的软件会据此判断出主体移动速率而提前设置焦点。一般在设置在3D对焦模式时,快门的释放方式会自动切换到AF-A模式。

相机的对焦范围及方式有这么多,但它不是智能的,并且对焦区域只集中在取景器的中间,如果拍摄固定物体,则可以使用焦点锁定按钮,即通常所说的先对焦再构图,拍摄快速移动的物体就只有尽量将主体置于中央,当我们追拍时,背景和主体都在移动,即使是3D追踪,获得清晰主体的影像成功率也是极低的。

有的影友把影像模糊称为跑焦,我认为,只要你的相机对焦系统没有故障,跑焦是不存在的。只要快门的释放模式设定在AF-S或AF-A,则必须满足有焦点相应快门才会释放,前面讲到,相机的对焦范围不是智能的,如果整个画面中存在清晰点,则说明相机已经忠实的完成了对焦,但有可能那不是你所要的主体,这种情况往往给人焦点跑了的感觉。如果整张画面没有清晰点,则说明拍摄不够稳定,“稳定”指的是相机与被摄主体之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的时间,其中包括相机自身的稳定、主体移动的速度和快门速度等因素,速度足够快,运动的时间自然没有了,片子自然清晰。相机快门的最高速度是衡量相机好坏的硬指标,1/8000秒的快门速度不是没有用的!目前,相机在理想环境下的自动对焦速度可达到0.1秒甚至更快,从对焦到快门释放之间的操作时间差,如果遇上前面讲到的几种较差的对焦环境,加上快门速度设置的不合理,足以造成画面整体模糊。

另外几个与清晰度有关的因素:景深、焦距、拍摄距离。

多数影友都知道景深与光圈的关系–即F值越大[光圈开得越小]景深越大。但这种说法必须需满足焦距固定,拍摄距离固定时才成立。同样的F值,焦距改变会影响景深,拍摄距离改变也会影响景深。以100毫米微距为例,如果拍摄距离在近摄的十几厘米,即使光圈收小到F16,景深也只有几厘米。如果拍摄距离在20米以上,使用最大光圈2.8,景深仍可从10米到无穷远。这说明,使用长焦端、近距离、大光圈拍摄景深最浅,人体的呼吸起伏及前后的晃动足以造成“跑焦”。

尼康17-35镜头,5米以外可视为无穷远,28-70镜头7米以外可视为无穷远,80-200镜头大概20米以外可视为无穷远。可以这样理解,所有镜头,在其无穷远的拍摄距离上,最小光圈与最大光圈的景深相差不多。如果被摄的主体位置超出了镜头的无穷远米数,使用较大的光圈[较小的F值]时,能够获得较高的拍摄速度,增加画面的清晰度。
最后一点影响画质的因素:快门速度。 尽可能的提高速度是抓拍、追拍的制胜法宝。相机在动,主体在动,凝固清晰画面的唯一办法是成倍的提高快门速度。不要相信防抖,不要相信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多数相机都有“运动档”,把相机设置在这个程序档上,看看相机设计工程师们是如何选择速度的:200mm的焦距,400感光度时,速度一般在1/1600秒以上。比镜头的倒数1/200秒提高了3倍!我在拍摄飞鸟时,由于距离足够远,景深不是问题,速度控制在1/3000-1/4000秒最好。有必要时光圈开到最大。我的所有镜头都没有“防抖”功能,无论拍摄固定画面的风光、建筑还是花卉、人物、飞鸟,在保证所需景深的前提下,光圈尽量开到最大,缩短凝固画面的时间。论坛中常常可以看到“铁手、铁臂”这样的词汇,我看除非是铁了心才能做到铁手,因为无论你选择怎样稳定的姿势握机,都能从取景器中清楚地看到画面随脉搏的跳动!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只有连拍才能弥补速度的不足,连拍4-5张,总有一张快门在两次心跳的间歇释放。

以上诸多影响画质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对焦方式的设定,快门释放方式的设定,光圈与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关系,速度与稳定拍摄的关系。由于相机与镜头的型号、厂家、翻译的不同,一些专用名词的叫法可能不同,但道理却是大同小异。熟悉你的镜头和了解你的相机便显得尤为重要。总之,我在日常低照度拍摄中,除了给相机找依托,找支撑外,宁可尽量开大光圈提高速度追求主体局部清晰,也不追求景深而收小光圈,因为那样做只能延长凝固画面的时间,得到的是整体模糊的画面。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席天卷地个人博客 » 浅谈如何提高“拍摄质量”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QQ :13945502电话:13913571631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
订阅图标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