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每日财经专讯20081030

财经观察

金融危机令全球财富缩水12万亿美元
 金融危机在全球引发的恐慌还在蔓延,股价下跌、金融巨头陷入困境,财富由此缩水。波士顿咨询公司下调了它原先对全球财富规模作出的预测。根据此次调整,今年的全球财富将比去年缩水12万亿美元。该司昨日发布报告说,去年全球财富增长近5%,超过了109万亿美元。但因为金融危机,今年全球财富将下降到97万亿美元。直到2012年,才能达到115万亿美元;如果没有金融危机,明年的全球财富就能超过这一规模。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这份报告认为,如今投资者日益保守,开始远离不断下跌的股市,把目光转向现金和银行存款。在亚洲,今年已有19000多亿美元的股市市值蒸发。那些出口依赖性较强的亚洲国家,随着美国消费者的消费萎缩,出口业务开始下降,一些小工厂不得不关闭。这些亚洲国家获得的外国投资也开始下降。亚洲的消费者信心,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也未能幸免,国内需求下降、零售额下滑。 

时事
各油田产量下跌速度超出预期
 针对全球一些最大油田的首次权威公开研究显示,各油田产量下跌速度超出人们预期。国际能源机构(IEA)在其年度《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报告中表示,若不进行额外投资以提高产量,年产量将减少9.1%。研究结果似乎表明,世界将难以开采足够石油,以弥补现有油田(如北海、俄罗斯和阿拉斯加的油田)产量的骤减,从而难以满足长期需求。IEA预测,为满足中国、印度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从现在到2030年期间的每一年都需要3600亿美元的投资。该机构表示,即便在投资到位的情况下,年产量也将下降6.4%。石油业高管表示,由于需求正在减缓,世界未必会在今后几年内感觉到产量下降,但随着投资出现预期的放慢,最终的效应将得到放大。“随着油田趋于成熟,这些现有油田的未来产量下跌速度,是决定全球为满足需求而需要新建多少产能的最重要因素,”IEA表示。该机构警告称,世界需要“大幅增加未来投资,即便只是为了保持当前的产量水平”。该机构预期,到2030年,石油消费量将达到每日1.064亿桶,低于去年预测的每日1.163亿桶。“过去一年各国政府出台的新政策也有助于减缓需求,”国际能源机构表示。

保监会摸底保险公司资产
  保监会周一对多家保险公司下发召开以保险资产管理为主题的会议,据悉,昨日超过十间保险公司与保监会召开会议。市场认为,保险公司持有庞大资金,对A股市场有重大影响,预料保监会希望透过会议,了解保险公司的资产情况,评估对A股的影响。据悉,参与开会的保险公司包括平保、太保、中人寿等占有较大保费份额或拥有较多可用资金的保险公司,出席的公司被要求详细说明资产管理的情况,包括资产规模及投资策略等,并会要求保险公司解释风险管理措施。据了解到的会议大致议题看,保监会“摸底”成分较明显。保险资金今年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资本市场“空头”主力,在沪综指数逼近1700点关口时,保险资金扮演何种角色,将直接影响市场走向。此时召开这一“紧急”会议,让市场猜测,保监会是否欲对各保险公司吹“暖风”。保监会上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九月,保险资产总额为31854.20亿元,环比增长1428.94亿元;保险资金投资额为21721.59亿元,环比增长1626.1亿元。需注意的是,保险资金投资额的增长和保险资金实际操作是两码事。由于前9个月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均有大幅提高,可用于投资的额度自然同步猛增,但从股市的资金流向看,保险资金仍处于净卖出状态。

明年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已大致确定
 政府“救市”的财政刺激政策撩开了一些面纱。10月23日,国家发改委投资司牵头,相关司局和相关部门参加召开内部会议,商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内容。据了解,明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本方向已大致明确,即集中在港口、铁路、能源(核电)、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具体投资项目上,权威人士透露,比如核电方面,可能在中部省份的湖北、安徽或江西选择一个地区来建设;而铁路领域,今后或将加强东西路段的战略性建设。据悉,发改委上述会议拟议的固定资产投资一般有两部分,一是“技术改造”投资,一是“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民生的基础设施,如教育和卫生。相比于10年前的固定资产投资,上述人士强调,过去是大项目,多投向国企的技术改造领域,但往往没有技术改造,却用去弥补其经营型损失。“而现在民生领域是弱项,所以此次将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即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投入,可能占比60%左右。”除了民生领域,还将围绕“三农”领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加强小水电、乡村公路的建设等等。按照正常程序,发改委内部讨论初稿后将征求地方和各部门的意见,然后在12月全国发改委工作会议上讨论后基本成型。紧接着在下一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予以审议通过。

盲目拉动基建投资可能造成未来产能过剩
尽管相比于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扩张财政政策,中国经济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私人经济占比不断提高,然而,当再次面临保增长的命题时,拉动内需方式仍然选择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过,中金公司哈继铭提醒认为,政府需慎用反周期财政刺激政策——理由是,以前私人经济占比小,政府及国企占比大,积极财政作用较大;以前银行大量发放政策性贷款支持地方政府投资,如今银行已上市,难以推行政策性贷款;以前基础设施薄弱,机场、港口、公路、桥梁等设施亟须改善,容易发现项目投资,如今多数基础设施已显著改善甚至饱和,可投项目有限,盲目拉动基建项目投资可能造成未来严重过剩。

深圳家政市场首现“雇主荒”
深圳家政市场首次出现保姆大量过剩而导致“雇主荒”。业内人士反映,整个家政行业受到物价上涨、股市大跌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都呈现出不景气的现象。不少小型家政公司纷纷倒闭,倒闭率达20%以上,有知名连锁家政公司因生意萎缩而将部分门店关闭,存活的家政公司大部分都是惨淡经营。据深圳市家协指定体检点的医生介绍,预计约有30%的小型家政公司倒闭,15%的家政公司可能转型。今年来抽血化验的保姆比去年至少减少了一半。而据业内人士透露,预计有超过四成家政公司倒闭。“以前一直都是保姆荒,可现在看来出现雇主荒了。”深圳中家家政负责人称,往年10月份是家政行业的旺季,保姆总是供不应求。但今年明显不缺保姆,加上东莞等周边城市因工厂倒闭造成大量女工失业,不少人最近也加入到保姆的行列中,导致保姆过剩;而不少雇主觉得口袋里的钱少了,为了节省开支都尽量不请保姆,所以家政市场很不景气。至于是否弃用保姆,有深圳媒体做粗略调查显示,有30%的雇主已弃用保姆,大部分都是工资水平在5,000元左右的收入人群。另还有15%的人群明确表示将计划弃用保姆,他们大部分都是工资水平在5,000元以上的人群。虽然目前支付这些费用还未伤筋动骨,但考虑到以后的经济形势,一些人明确表示,就房贷和养车外,保姆支出已经成为家里最奢侈的支出。

居民消费需求或面对下降压力
国家统计局公布,根据6.5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首三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865元,按年增长1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为7.5%。另外,首三季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34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首三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远低于去年同期数字。三中全会公告表明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以实行“四保”。若要增加居民消费,首要条件,必先为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不过,正如摩根大通早前指出,出口放缓会降低收入增长,并对本土消费造成影响。与社会消费品零售(首三季实际增长16.9%)比较,可发现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明显较低,长远而言有拖低消费增长的可能。高盛早前便指出,由于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放缓,消费需求可能面对下降压力。

评论

对中国救美的“三不”判断
最近在金融危机浪接浪的冲击下,对缓解险情中国应扮演甚么角色,特别是应否出来救援美国争议甚多。香港媒体发表评论认为,对于救美问题,在权衡各方利弊后,中国应作出不应救、不能救、不可救的“三不”判断。

不应救是因为美国处处为难中国:对台军售、与印度签订核子条约、组建美日澳印联盟,军力重心东移和加强研制对付中国的新武器等!莫不是为了遏制中国。这些行动损害中国利益,甚至威胁中国国家安全,中国不作报复落井下石已算君子,反去救美乃违反民族利益的奸人之仁。从经贸关系上看,美国同样不遗余地打击中国:贸易壁垒与日俱增,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敌视中国投资和限制技术出口等,也从未平等地看待中国。

不能救是中国没有很大的能力。有一种误会是以为中国坐拥巨资,有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因此“只有中国可以救美国”。实际上这笔钱早有投资不能大量动用,其中大半的是美元资产更不能用,只能靠每日新增的数百亿慢慢累积,实是杯水车薪。此外,在美国及中国,近期有一种G2论,认为中美可共管世界令天下太平。实际上中国仍未能与美国平起平坐,美国也不会让中国与之平起平坐,而即使中美衷诚合作,亦未必能号令走向多元化的世界,因此所谓“中美合作稳定世界金融”论,乃乌托邦式空想主义,也反映了某些浮躁自大的偏狭民族主义思维。总之,中国切勿自视过高,以为真可以拯救美国及世界。当然,从外交角度看,中国官方说些“合作稳定金融”、“中美共坐一条船”等好听说话自有必要,但千万别当真。

不可救是因为美国的金融及经济经多年的泡沫化、信贷化后,必须作出深度调整,危机本身是一个手术,乃资本主义再生的必要治疗。这种发展规律及历史大潮势不可挡,美国的做法其实是把私人风险社会化而集中到国家头上,从而换取时间或拖延调整。所以中国投入也不能改变上述的大潮,最多只能助美国取得短暂的“稳定”,而最终将被拖下水而蒙受巨大损失。这可说是个陷阱:美国政府先把风险及潜在亏损集中到国家上,然后再由诱骗、施压要其他国家分担。在本质上这与证券化十分相似:银行把分散的信贷风险集中,然后由包装组合及证券发行扩散出去。

有不少人说,由于中国开放及全球化,美国有事必将影响中国(尤其出口),故中国为了本国利益应该救美国。之前已有不少论者强调中美有共生互利关系(symbiotic relations)和形成了中美联合体(chimerica),因此会有唇亡齿寒的效法。这些理论不无道理,中美间关系确很深,无论贸易、资金、人员及其他交流均反趋紧密,但并不表示两国就在同一条船上。

事实上在全球化及中国扩大开放下,中国对美国在贸易、资金、技术上的依赖正相对下降,美国仍占颇大的比重也正在减低。更重要者是,按上述“不可救”观点,即使美国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可暂时令金融稳定下来,其经济调整仍不可避免,中国为自保而救美国的如意算盘是打不响的。与其虚耗资源,中国的正确策略是先行自保,没法减低危机冲击,而非冒死去扮演英雄救美的角色。

历史也提供了借镜案例。普林斯顿大学教授Harold James指出,中国或许将如美国在1931年大萧条时所扮演的角色:当时老牌超级大国英国已衰竭,无能力去稳定国际金融,而聚集大量储备的美国本可出手,但却不愿承担,主要是认为把钱送往欧洲会有去无回。

看来中国目前也不宜强出头,但却不表示中国不可投资美国,只是投资必须建基于商业而非政治考虑,而且一看安全二看回报,在适当时机小心选择执些“平货”。对中国企业及投资者来说,商机不可失,但与救美无关。

>>政策研判
市场传言央行将大幅不对称减息
美国联储局将于周四议息,A股市场昨日更盛传,中国人民银行亦将会同步减息,加入新一轮的环球大救市行动。传言更言之凿凿地指,为提高市场信心,本次减息更将较过往激烈,幅度有机会高达0.54厘。受减息传言刺激,A股昨日由低位反弹近6%。经济学界早就预期,在通胀短期内已不具威胁,内部经济又急剧放缓下,人行在年内大有再减息的空间,问题在时间的掌握及幅度而已。市场昨日就传出,美联储局在周四的议息会议后,极有可能减息半厘或以上,而人行亦会紧随其后大幅减息,以再次参与环球减息救市。有消息甚至称,人行这次的减息除了幅度更大外,更会作不对称减息。但有别于过往贷息减幅低于存款利率,今次有可能反其道而行,因要“迫使”更多存户减少存款,用予内部消费。不过,亦有学者对“异种”不对称减息的传言抱怀疑态度,“现在银行的利差已经不少了,再扩阔息差的原因在哪里?”他并直言,若人行当真加大存款利率的减幅,增加银行的息差,反而会令人猜测会否是中资银行已在金融海啸中蒙受损失,因此要直接支持。无论减息属实与否,昨日A股大幅反弹,银行股全线急升,上证综指最终收报1771点。不过有合资基金的基金经理指,昨A股午后突现反弹,仅是昙花一现,主要是银行股大升带动,再加上周一超跌严重所致。股市真正的反弹,只有在经济走势趋稳时才会出现,如今看不到经济好转的迹象,黎明到来之前,恐将有漫长的黑夜。

>>行业观察
政策动向

发改委:将适时调整煤炭和成品油价格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10月29日在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将根据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的调整煤、油、粮食价格。

他表示,煤、油、粮食价格存在倒挂情况,但作出调整的同时,也会考虑到受影响最大的弱势群体生活问题。他还表示,将积极考虑用市场办法、用价格杠杆推动节能减排。

解振华还表示,中国近年来大力倡导节约资源能源、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果。2007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3.66%;2006和2007年累计节能1.47亿吨标准煤;2007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438万千瓦;2007年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约2.2亿吨标准煤;2006和2007年风电新增装机305万千瓦,年均增长148%;截至到2007年底,全国户用沼气达到2,600多万户,每年可替代1,600万吨标准煤。

行业动态

农牧行业:上周食用农产品价格继续回落
据商务部监测,上周(10月20日至26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食用农产品价格较前一周下跌0.6%。

57种主要农产品中,价格周环比下跌的有40种,占70.2%;持平的有5种,占8.8%;上涨的有12种,占21.0%。

蔬菜价格止涨回落。近期大棚蔬菜供应量增加,蔬菜价格较前一周下跌2.5%。水产品价格继续走低。8种主要水产品平均批发价格较前一周下跌1.1%,连续六周呈回落走势。肉类价格整体下跌。其中,猪肉批发价格下跌0.9%,较今年最高价格回落20.1%;牛、羊肉批发价格分别下跌0.6%和0.5%。禽、蛋价格继续回落。其中,鸡蛋零售价格下跌0.8%,连续五周呈下跌走势;白条鸡零售价格下跌0.2%。食用油价格持续走低。其中,豆油、菜籽油、花生油零售价格分别下跌0.6%、0.6%和0.4%。粮食价格保持平稳。其中,小包装大米、小包装面粉零售价格均与前一周持平。

上周,重点监测的112种主要生产资料中,价格下跌的有63种,占56.2%;持平的有49种,占43.8%。从大类来看,有色金属、矿产品、化工产品、能源、钢材等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跌。从具体品种来看,1#铅、纯苯、1#镍、苯乙烯、1#铜价格跌幅较大,分别较前一周下跌22.2%、20.0%、19.9%、18.2%和16.7%。

家电行业:空调业客观上出现三大空洞 产业集中度下降
国内空调产业已开始走进微利时代。由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使得本来集中度不高、处于“小、同、散、乱”的行业,又要面临与跨国公司的直接较量,加上过去空调主力的长期泡沫运作,产业同质化程度十分严重,持续竞争力和发展力明显不足,以致国内崛起了代表进步势力的许多新生力量大量吞食市场份额,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下降。

俞尧昌认为国内空调产业客观已出现三大空洞现象。

资本空洞现象

过去许多主要品牌是依靠政府输血、股市吸血,大量吸取供应商、广告商以及经销商的血液来维持生机的。由于企业造血机制不良,资本的空洞现象早已凸现,许多企业在靠捂盖子、拆东墙补西墙维持着。

最近,一些企业开始通过多元化方式进行大规模资本外逃。按理说,竞争加剧,不应该抽逃资金,而应追加投资巩固和发展。这恰好说明过去的资产黑洞随着竞争加剧已经难以掩盖,国家对上市公司开始收紧政策,加强监管力度,靠“玩概念”、套股民血汗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乐华现象”是个很好的例子)。制造新的“盖子”、“画饼充饥”的策略不管有无效果,也许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为什么我们中国空调产业如此脆弱?许多经济学家、专家们认为,过去企业是国营为主,由于体制问题,经营者对企业没有感情,没有责任,没有约束,造成大量“肥了自留地,荒了公家田”现象的出现,这是必然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国内有位做了十几年空调批发、代理的经销商朋友说,国内空调企业主要是依靠淡季打款、旺季销售这一“非法集资”的圈钱方式发展起来的。整个资金链已经绷得紧得不能再紧,一些企业资不抵债的现象已凸现,一些企业玩资产重组,已拖垮许多广告商、供应商。

所以说,中国空调界的资本空洞十分严重,而这几年在与4家大型空调厂有意让格兰仕并购的过程中,格兰仕也亲眼看到资产黑洞太大,故没有冒然动作。

品牌空洞现象

俞尧昌认为,品牌是建筑在良性的资本及实业基础上的,资本的空洞必然导致品牌的泡沫。

从策略选择方面看,由于对产品属性、消费特点的认识不同所产生的差异。一些企业把空调、家电产品当作时装、化妆品一样的奢侈品来经营,店中店、专卖店越开越豪华,其经营成本远高于制造成本,由此可见,用豪华店中店、专卖店巨额成本支撑起来的品牌经营策略,用于日用消费品、家电产品经营,显然使得一些企业产品高价品牌还无利可图,损人不利己。

最后,信用不足。个别企业喜欢“玩概念”,我个人认为,这只能是一种品牌透支、品牌泡沫,是一种品牌空调的现象。我们可以从海关统计资料中看出,一些高价品牌在国内是我们几倍价格,在出口时却是我们价格的一半,这其中难以想像的品牌泡沫却由众多国内消费者在支付着。

竞争力空洞现象

产品同质化、技术同质化、服务同质化等,使得市场竞争元素趋向于同质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广州松厦冷气老总曾对媒体公开揭露,现在的服务主要是商家在服务,个别企业只是要求商家在服务中穿工厂的服装,工厂只是靠打电话来监控服务,事实上在大中、苏宁等商场中卖格兰仕与卖其它任何一个品牌的服务水平一样。

目前许多企业虚张声势在喊洗牌,一些自称强势品牌不断套住商家的钱,使商家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成为被压迫对象,而一旦这些企业捂不住盖子,商家便几乎全军覆没,血本无归。事实上,对于“谁洗谁的牌”这个问题,从“国退民进”,从资本市场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因为靠长期投机、短期行为,加上管理不善产生许多腐败的“大品牌”企业在“国退民进”过程中,被揭开盖子后,大家都开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事实上,中国空调产业目前绝大部分还停留在组装、拼装的水平上,离世界制造的水平还差很远。从螺丝刀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与这些大规模组装、拼装厂相比,没什么两样,因为都是靠社会化配套的零配件来组织生产的,区别只是大厂广告宣传投入大,终端的专卖店、店中店投入大,价格要高出许多才能分摊高昂的经营成本。

化工行业:化工新材料产业进入黄金发展阶段
被誉为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最高层次展会的第二届国际化工新材料峰会将于10月30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器以及建筑、民用等众多领域的跨步发展,新材料产业正进入黄金发展阶段。目前,化工新材料产业化规模和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工业产值已突破5500亿元。

然而,就整体而言,我国新材料产业与国际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据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范小森介绍,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许多先进、高性能、专用的功能材料、复合材料依然依赖进口,而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传统材料的产量开始过剩。其次,国内科研力量在产品的生产研制上投入较多,而对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创新,特别是对原有材料替代的研发投入相对薄弱。

据悉,会议聚集了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多方核心力量,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官员以及专家学者将带来行业发展的最新政策及科技发展动态信息,同时,来自用户、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等领域的工作者,将共同探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机遇和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光纤接入:未来5年产业前景广阔
光纤接入(FTTx)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高层峰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指出,当前,我国宽带业务日益丰富,光纤接入市场需求初步形成,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不断下降,规模推广光纤接入技术已经完全可行。有数据显示,在光纤接入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努力下,未来5年,我国光纤接入建设规模将有望超过4000万线,成为一个规模超数千亿元的新兴产业。

娄勤俭指出,推进光纤到楼、到户,改变基础设施条件,是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满意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光纤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纤接入技术近年来蓬勃发展,这对于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说,光纤接入技术具有带宽高、传输距离长、节约铜材、避免辐射、安全性好、成本低等特点。“光进铜退”的趋势已不可避免。发展光纤接入技术能加快普及宽带网络,提升国民经济和信息化水平,改善人们生活和工作质量,同时还可以促进三网融合。当前,我国宽带业务日益丰富,光纤接入市场需求初步形成,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不断下降,规模推广光纤接入技术已经完全可行。

娄勤俭还指出,近年来,以韩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光纤接入技术和产业发展都非常迅速,已制定了相关计划来推动光纤接入的发展。与之相比,我国光纤接入技术起步较晚,用户规模不大,在技术业务创新、核心专利掌握、核心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小差距,网络平滑演进等方面也存在障碍,需要企业、科研院所、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努力加以推动。产业联盟今后应该不断从政策、技术、市场层面,对推动光纤接入产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
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28日表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因素的同时,也给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王超在出席南京国际高端产业暨服务外包发展(北京)对接会时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升级,正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进行。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将有更多跨国公司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这给我国承接外包业务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因此,我国企业应当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同时,积极主动寻找以服务外包为重点的国际产业转移新机遇。

据介绍,目前我国服务外包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产业升级趋势更加明显,二是离岸外包近期仍以软件服务外包为主,市场格局短期难以改变,三是在岸外包的需求将大量出现,地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细分服务的地域集中度上升。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8月,我国共执行服务外包出口合同金额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

王超强调,商务部一直致力于推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自2006年起,商务部先后认定了16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4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对服务外包业务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而南京作为首批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近年来,其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进程明显加快。据悉,南京将力争到2010年,实现软件销售收入800亿元,实现服务外包业务总额400亿元。

据国际有关机构统计,2007年,全球跨境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务总额约为400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达1.6万亿美元。

航空行业:全球航空业今年亏损预计超52亿美元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需求疲软使全球航空业仍在痛苦中挣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国际航空客运和货运同比分别下降了2.9%和7.7%,其中客运量是2003年以来的第一次下降,货运量的下降也创造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最大的跌幅。

国际航协理事长比西尼亚尼预计,航空业今年的损失可能将超过之前预测的52亿美元。根据国际航协公布的数据,9月份几乎所有重要地区的客运量都在下降,运力的削减也赶不上需求的下降幅度,客座率也比8月份下降了4.4%。其中,北美航空公司国际客运量在9月份缩减了0.9%,欧洲航空公司客运量同比去年下降0.5%,非洲航空公司的客运量延续上个月的跌势,跌幅达7.8%,中东航空公司经过这几年两位数的客运增长后,9月份也下降了2.8%。只有拉丁美洲的航空公司客运量增长1.7%

。亚太区的两个重要市场中国和印度由于国际贸易量的继续下降,影响了亚太区航空公司的表现,9月份客运量下降了6.8%。全球货运方面的表现也在继续下滑,航空货运量增长率已下降至0.1%,除中东和非洲以外,几乎所有地区均出现下降。作为全球最大市场的亚太区航空货运量急剧下降了10.6%,在8月份时增长持平的欧洲和北美的航空公司在9月份的货运量也分别下降了6.8%和6.0%。

业内人士表示,国际航空市场恶化速度及范围惊人,行业危机正随着全球经济的恶化而急剧加深。尽管国际油价已滑落至7月份最高点的一半,但也无法弥补市场需求的下降。

石油行业:全球油田产量的下降速度超出预期
国际能源署对全球范围内储量最大的数家油田所作研究显示,全球油田的原油产量下降速度要快于预期水平。

据《金融时报》报导称,该报援引研究报告草稿复印本的内容表示,国际能源署将在11个月公布的《世界能源展望》中指出,如果不进行额外的投资来提高原油产量,原油产量每年将以9.1%的速度下降

国际能源署会在年度报告中称,受高油价和低经济增长影响,预计市场对原油的需求将下降,但该机构同时表示,产量的下降将抵消上述不利影响,使得供应和需求相匹配。

该机构预计,到2030年,全球日原油消费量将为1.064亿桶,低于07年所预计的1.163亿桶。

但该机构警告称,若想维持当前的原油产量水平,未来必须显著提高投资规模。

国际能源署称,为满足来自中国、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原油需求,每年需要向石油行业新增投资大约3,600亿美元,但即便如此,原油产量每年还将以6.4%的速度下降。

钢铁行业:国内部分钢材价格止跌反弹
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监测,为稳定钢材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的不利局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了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座谈会,呼吁与会钢厂加强沟通协调,控制生产节奏,注意产品结构的调整。会后,国内市场先前的恐慌状况有所减轻。10月17日至10月24日,各主要钢材品种的具体市场表现是:建筑钢材价格周初大幅反弹,华东市场反弹幅度达到每吨500元以上;中厚板价格下调幅度减小,吨价平均下调幅度在150元左右;冷热轧板卷价格下跌幅度减缓,热轧跌幅在每吨200元左右,冷轧在每吨300元左右;大中型材价格下跌幅度也大幅减缓。

据“我的钢铁”分析,建筑钢材价格上半周在长江以南市场上大幅反弹,其中上海、杭州、南京市场反弹力度高达每吨550至600元,长江以北市场基本稳定。周三以后,由于反弹幅度较大,华东市场价格再次陷入跌势。周内全国共有23家螺纹钢生产企业调整了出厂价格,其中18家上调;16家线材生产企业调整了出厂价格,其中13家上调。市场库存步入下降通道,贸易商不再有意增加库存,上海、杭州等主要市场的贸易商趁周初价格大幅反弹之机,大举减少了库存量。目前,国际海运费仍在持续大跌;国际煤炭价格连续第9周下跌。随着国内北方地区的气温逐步降低,建筑钢材下一步可能大举南下。国内9月份当月粗钢产量较上年同期下降了9.1%。由此估计建筑钢材市场价格将是回暖与下跌并存。

中厚板价格总体继续下跌,但跌幅趋缓,一周内跌幅超过每吨500元的城市仅有昆明和南昌2个;北京、天津、石家庄、上海等市场基本稳定。一周内全国共有10家钢厂下调了相关出厂价格。随着建筑钢材的大幅回暖,中厚板市场的恐慌性销售气氛也在消散,但是钢厂的销售压力仍然对市场产生影响。冷热轧板卷价格总体依然大幅下跌,上海市场上热轧产品电子盘周末“期货”价格已跌至每吨3000元以下,市场价格总体反弹无力,继续处于弱势状态。

行业报告
国内民族医药目前的发展状况及未来前景分析
民族医药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在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民族医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民族医药目前的发展状况面临着人才、政策、资金等诸多困扰。

  在今年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2008年7月,《中国的药品安全监管状况》白皮书面世,其中,“中药和民族药的监管”被作为重要的内容单列——无论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举措,还是关于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议,其目的都是为民族医药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保证民族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现状不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医药企业发展很快,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约有民族药生产企业120家,其中藏药企业40多家,蒙药企业5家,苗药企业70多家,维药企业4家。民族医药成药品种已有600多种,其中有47种在2000年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

  随着民族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颇具规模的民族医药企业。如西藏华西诺迪康药业集团、西藏自治区藏药厂、西藏藏医学院藏药厂、奇正藏药集团、青海金诃藏药集团、晶珠藏药有限公司、青海大地制药有限公司、青海久美藏药药业有限公司、甘肃独一味藏药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药制药厂、新疆维吾尔药厂等。

  许多省区也都把民族医药列为了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青海省医药行业“十五”及2015年远景规划》就把医药产业作为该省的优势产业,并把中药、藏药产业作为最具战略性的产业来发展。

  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该省民族医药工业产值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7年该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为110亿元,其中一半以上为民族药。贵州省已拥有154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民族药成方制剂的独家品种被收录进入国家药品标准,并有76个品种获得发明专利。但是,目前民族医药产业的总体规模并不大,并且发展不均衡,地区差异较大。

  对此,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理事黄瑾明分析认为,民族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是这些企业大多是新兴的民营企业,其产品鲜为人知,城市医院能开民族药处方的医生更是极为少见,进入医疗市场主渠道的产品屈指可数,各个厂家的营销代理制度不完善,诸如此类的问题,使民族药被挤压到市场的边缘,非常不利于民族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虽然有一些民族药新药相继问市,但总体而言,民族药产业仍然存在品种少、档次不高、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差等问题。据《全国民族医药生产企业前20名排序》统计,全国民族医药前20名生产企业的药品销售总额还抵不上国内一家大型医药集团。

  以维药发展为例,目前新疆每年的药品销售额约为30亿元,但新疆当地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只占20%左右,几家维药厂的产品所占份额更是微乎其微。与维药的发展类似,其他民族药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有效成分尚不明确;生产多为小作坊式,工艺简单,技术、质量标准不高;生产企业大多缺乏科学的营销手段,没有专业的销售人员,产品知名度低。

  近20年来,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族药的开发和经营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已逐渐成为各地区医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

  据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课题组组长李磊透露,目前日本许多医药机构纷纷派出专业人员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收集验方、偏方,希望以极其低廉的成本换取较大的经济利益。对此,有关方面应予以警惕。

  以医带药是方向

  2008年7月,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畲族医药”项目名列其中。这是浙江继胡庆余堂中药文化之后,又一个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医药类项目。至此,畲族医药和蒙医药、瑶医药、苗医药、侗医药、回族医药共同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发展药的同时,抓紧医的发展,以医带药,这是民族医药的生命所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认为,“如果民族医的发展跟不上,民族药就会失去开发的源头,脱离了临床环境,更谈不上发展的活力。”

  以苗药大省贵州为例,近年来该省制药业发展迅猛,2000年至2007年,该省以中药、民族药为主体的药品工业总产值从33亿元增加到110亿元,其中苗药的产值达50多亿元,居全国各民族医药的首位。

  但与苗药产业的发展相比,苗医队伍的建设却相对滞后。据统计,贵州省目前仅有民族医从业人员4280人,其中,在地、市、州级以上医疗机构供职的只有区区80人。而且,国家民族医师资格考试系统至今没有将苗医纳入其中。

  “民族医生受到医政管理的制约”,诸国本告诉记者,按规定,医生要获得行医资格,必须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其中民族医考试包括蒙医、藏医、维医和傣医四类,其他民族医医师尚未开考。但是,无论哪类考试都要考查西医基础知识,有些民族医医生的汉文化程度不高,诊疗范围主要是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对专科专症经验丰富,但是缺乏系统的西医知识,因而很难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田华咏看来,“民族医不能合法行医,民族医药的根就没有了。”

  这些年来,民族医药的发展状况一直令田华咏担忧,以湘西自治州为例,20世纪80年代,全州大约有1800多名民族医医生,20年后,民族医医生的人数只有当初的1/3——“年轻人宁肯出去打工,也不学民族医学,因为学成之后不能坐堂行医,无法维持生计。”田华咏忧虑地说。

  2007年12月1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1部委联合制定并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了完善民族医药从业人员准入制度的政策。在继续完善藏、蒙、维、傣医师资格考试的同时,开展中医类别中医(朝医)专业和中医类别中医(壮医)专业医师资格考试。

  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民族医药事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提出“要切实加大投入”新建医院,改善现有民族医院的基础设施等,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群众对民族医药服务的需求,在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民族医科(室)。为此,中央财政将投入数亿元资金,用于扶持和鼓励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

  目前,已确立建设包括藏、蒙、维、傣、朝、壮、苗、土家共8种民族医药在内的10所重点民族医院,这10所医院将在全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以提高民族医的诊疗水平,强化民族医院的内涵建设,培养优秀的民族医人才。

  “民族药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市场问题,而是国家如何对民族药给予政策支持的问题,比如有多少民族药能进入医院基本用药目录?有多少民族药能进入医保用药目录?这是制约民族医药发展的瓶颈,而这些问题不是民族医药企业自身能够解决的。”青海晶珠藏药集团董事长李访瑞说。

  大量的民族药进不了医保目录,导致医院很少使用民族药,进而使得民族药基本处于医药市场的边缘,这是民族医药界人士多年来的共同忧虑。

  标准建设待加强

  2007年9月5日,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在北京成立,北京民族医院和北京藏医院院长黄福开当选常务副会长。从那时起,调研、走访、写资料、写内参等等成了他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事实上,关于民族药的发展和困境,这些年业内人士已经进行了很多讨论,也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问题依然存在。比如,没有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基础平台建设,民族药几乎是不可能做出标准来的。”黄福开告诉记者,“目前,钱的问题,就是我们最现实的困难。”

  用数据说话、做出标准,这是业内人士对民族药的共同期望,但是,现代化的实验室、研究平台都需要经济支持,而对于分散的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来说,“身份”问题不解决,下一步的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据悉,已颁布的民族药国家标准共计1100多种,但是很多民族药药材在炮制中,质量的可控性、有效性等,都未能符合现代药品要求的标准。

  质量标准落后,部分民族药的有效成分没有明确的定性、定量指标,一些验方在理论系统上存在争议和空白,种种问题进一步阻碍了民族药进入医保报销目录的步伐,在经营上也难以推广。

  黄福开表示,欧美不少国家对于民族药治疗免疫系统疾病、哮喘、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显著疗效很感兴趣,希望与中方合作,“但是,我们拿不出研究数据,拿不出临床试验资料,尽管效果很好,但是对方‘不敢接受’,我们的基础平台太薄弱了。”

  2005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中心在中央民族大学成立。几年来,该中心首席专家兼主任崔箭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在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医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该中心已经开展了民族医学、民族药学、民族医药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和整理工作。由医学、生物学、化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人才相结合的研究队伍,形成了少数民族传统医学这一交叉综合研究领域,设立了民族医药学研究的6个研究方向:民族特色医疗激发的传承、民族医药学基础理论研究、民族药物资源应用开发、民族地区人群疾病防治、民族药物制剂的产研转化、民族医药研究人才培养。

  也许,这个机构的工作成果将在未来对民族医药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市场快报
信息

美股道指狂升暴涨889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了889.35点,报收9065.12点,涨幅为10.88%。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91.58点,报收940.50点,涨幅为10.7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了143.57点,报收1649.47点,涨幅为9.53%。原油期货下跌了49美分,报收每桶62.73美元。

德国获准5000亿欧元救市,股市应声大涨
欧盟委员会昨日宣布,已批准德国政府日前通过的5000亿欧元金融救市计划。受此影响,德国股市当日一度大涨11%。

A股市盈率14倍属于低估
中信国金旗下中信嘉华银行高级副总裁兼中国业务首席经济师廖群指出,近数个月A股超卖出现情况,导致股价低于合理水平,按A股公司平均盈利增长25%作计算,A股的合理市盈率应在25倍或以上,现时14倍的市盈率属低估。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旭的人个博客 » 每日财经专讯20081030
分享到: 更多 (0)
标签: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QQ :13945502电话:13913571631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
订阅图标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