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布什加强对华侦听 陆海空全面紧盯中国

2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举行新闻发布会。他说,美国通信公司应协助政府,帮助情报机构对国际长途电话、电子邮件等实施拦截和侦听,这既是反恐的需要,也是“应对中国与俄罗斯间谍活动”的需要。

  布什作为总统,亲自出面要求加强对中国的侦听,使外界备感惊奇。但国际问题专家指出,实际上,布什就任美国总统以来,指令下属侦听、窃取中国情报之事,屡见不鲜;每当他想强化情报部门职能之时,也总是拿中国和俄罗斯说事。

  亲自过问对华侦听

  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内,布什曾明确将中国定位为“美国的战略对手”。因此,他早就说过,美国的反间谍部门要加强对“中国间谍”的侦听。
布什加强对华侦听 陆海空全面紧盯中国
  2006年12月,时任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的保罗·赫斯特透露,按照布什总统的旨意,美国空军将开始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及泰国部署“全球鹰”无人战略侦察机。到2009年之前,美国空军将完成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部署“全球鹰”所需的建设和准备工作,首批将部署2架“全球鹰”侦察机,到2013年左右,将增至7—10架。此外,布什还亲自授意美国空军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就部署事宜进行了协商。如果完成部署,从东北亚到东南亚,美国的“全球鹰”战略侦察机将形成对中国的包围——侦察机上的电子侦察设备,既可探测到中国沿海地区的重要目标,也能“实时侦听”这一地区的通信信号。对此,布什曾非常明确地表示:“我想听听他们都在说什么。”

  2007年9月18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麦克·麦康内尔,在力推一个旨在扩大美国政府侦听权力的法案时说,布什总统认为,增加情报机构的侦听权力,不仅仅是为了打击恐怖分子,更主要的是为了对付“传统的潜在对手”,比如中国和俄罗斯。“要保卫我们的国家,保护我们的安全……对他们实施侦听就是最重要的手段。”而布什经过精心布局,推动国会给《保护美国法案》放行,允许情报机构在未经法院许可的情况下,对在美“境外人员”的通信信号实施侦听。

  把间谍设备安到珠峰上

  布什不断加强对中国的侦听力度,有传统与现实两方面的考虑。

  从传统安全的角度看,美国对中国的情报活动从未中断。美国对新中国的情报活动,始于上世纪50年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入藏之前,美国中情局就开始关注西藏,曾经派遣大量间谍前往。美军甚至在珠穆朗玛峰上安装了间谍设备,侦听中国官方的语音通信情报。

  从现实角度看,侦听一直是美国掌握他国情报的核心手段。2003年,布什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就伊拉克问题在联合国举行会晤。奇怪的是,会晤一开始,布什就强硬地对希拉克说:“你在伊拉克问题上的所有观点,我都反对。”这句话惊得希拉克半天说不出话来。事后有媒体透露,布什早已通过情报机构,对希拉克的电话进行了窃听。

  有统计表明,全球1/10的电话通话被美国侦听。迅速发展的中国,自然成了布什政府情报部门的重要侦听对象。

  鲜为人知的是,在布什及其军事班底的部署下,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国掀起了一场激烈的“暗战”——那些被形容为布什的“耳朵”的谍报老手,展开了针对中国的陆海空立体侦听。

  布什陆上“耳朵”紧盯

  在布什众多的“耳朵”中,最特殊的也许就是活跃在陆地上的那一只——情报老手简·泰伊上校。

  她是一名女上校,很多直送白宫的机密情报,都先由她整理、分析。

  荒唐报道牵出“国家机密”

  2007年12月21日,美国《华盛顿时报》记者比尔·盖特茨,在所谓《中国窃听美国间谍活动》一文中,引述“美国情报官员”的话说,“中国间谍”利用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夏威夷一个侦听站翻译情报的机会,不但探得大量绝密情报、窃走技术密码,还将侦听站的多名情报人员“拉下水”。

  盖特茨的文章刚一发表,就被美国情报专家斥之为胡说八道:“一个担负对华情报任务的绝密机构,怎么可能随便将翻译绝密情报的工作交给外人?!”

  不过,这篇报道倒是暴露出了一个美国“国家机密”:位于夏威夷的库尼亚侦听站,幷牵出它的幕后总指挥——美国国家安全局夏威夷地区安全行动中心主任简·泰伊上校。

  这个神秘女人,年龄不到50岁,真实身世极少被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官方网站,只是在一些文件中公开过她的姓名。而夏威夷当地媒体也只报道称,泰伊先后获得过电子工程和数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手机CDMA频道模式与分析》的内容,与她眼下的工作有直接关系。泰伊加入美国海军后不久,便又“转战”至美国国家安全局。

  本刊经多方了解得知,2006年6月,泰伊出任美国国家安全局夏威夷地区安全行动中心主任。一名曾在库尼亚侦听站工作多年的前情报官透露:“我们的侦听站内有很多不同族裔的同事,泰伊上校居然都能用不同的语言,流利地跟他们交谈!她的汉语也说得不错。”

  实际上,泰伊不但看得懂中文、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甚至还粗通粤语。她曾告诉库尼亚侦听站的华裔情报人员:“小时候,我有一家华裔邻居。很多华裔不擅长跟白人打交道,但这一家却很不同,他们非常热情,是社区里的明星家庭。他们很愿意免费教我们学中文。刚开始,我只是觉得学说汉语很有意思,但后来,我慢慢喜欢上了中国文化。上大学后,我选修了中国历史。”

  据说,泰伊的宿舍“很有中国味”——书架上堆着中文书籍,其中一些书是介绍中国方言的;屋子里有关中国习俗的光盘也不少;在宿舍窗台边,挂着一些中国手工艺品。

  “中国情报总协调师”

  “我将全力以赴地保卫我们国家的安全。”这是泰伊在就职仪式上的一句誓言。了解库尼亚侦听站的人都知道,她“保卫国家安全”的方式其实很简单——侦听中国。因为泰伊掌管的库尼亚侦听站,是美国国家安全局侦听、窃取中国语音情报的最大情报中心。

  夏威夷库尼亚侦听站曾有过一段不寻常的历史。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军方耗资2300万美元,兴建了一个代号为“孔洞”的建筑——一幢三层大楼完工后,又被浇注一层厚厚的混凝土,从而变成一个阴森森的地洞。从建成之日起,它就成了美军情报部门的一个重要据点。20世纪90年代,它被划归美国国家安全局,成为该局夏威夷地区安全行动中心。

  泰伊入主库尼亚侦听站的时候,这栋庞大的建筑内,已经聚集了2000余名情报人员——来自国家安全局和各军兵种的情报人员、密码破译、翻译、技术与工程人员;幷拥有两套先进的情报侦听系统:一套是主要用于侦听汉语语音信号的系统——针对从中国打出或从海外打往中国的国际长途电话;另一套是截网系统——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一旦发现国际长途电话中有敏感字眼,会自动锁定和记录通话内容。

  坐镇库尼亚侦听站的泰伊,不仅仅是这栋建筑的主人,她还充当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分散于世界各地的美军侦听站的“中国情报总协调师”。

  据透露,美军在澳大利亚西部的杰拉尔顿镇、新西兰南岛上的怀霍派河和华盛顿州东部的亚基马练靶场3个地方,设有专门针对中国的侦听站。另外,台湾当局从美国购买的10套卫星侦听截收系统,已于2004年部署到位,专门用于对大陆进行侦听。这些侦听站和侦听系统所截获的“情报原材料”,不少都要汇总到泰伊手上,由她安排汉语专家进行筛选、翻译、分析和整理,最终形成“成品情报”,然后直送白宫和五角大楼。

  大量招募汉语翻译人员

  近年来,随着美国对华情报需求量的持续迅速增加,夏威夷库尼亚侦听站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去年10月,泰伊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次情报工作会议上说:“库尼亚侦听站不仅继续担负着侦听中国国际长途电话的工作,还要负责翻译、分析、处理太平洋美军通过侦察机、侦察舰和间谍潜艇所搜集到的汉语及其他亚洲国家语言的情报,因此,我们的人手严重不足,急需扩充我们的队伍力量。”

  美国国家安全局很快就满足了泰伊提出的要求,在2008财政年度增拨3.18亿美元,为库尼亚侦听站兴建一幢占地70亩的新情报大楼。据透露,新楼将于2010年完工。到那时,库尼亚侦听站将具备更强大的对华侦听功能。

  据透露,库尼亚侦听站现有情报人员2100余人。新情报大楼建成后,这支谍报队伍将再增加700名军方和文职情报人员,其中1/4是汉语翻译。目前,只要登录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官方网站,就能看到不少“需求汉语翻译”的广告。有报道说,这也是在为泰伊招兵买马,以方便其展开更大规模的对华侦听活动。

  布什深海“耳朵”暗算

  就在库尼亚侦听站紧盯中国越洋电话信号的同时,在太平洋汹涌波涛的深处,一艘潜艇正幽灵般游荡着。

  它的使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独一无二”——窃听海底光缆。通往中国的海底光缆,就是它的目标之一。

  直通白宫

  2006年12月27日,中美间的海底光缆通信突然中断,导致中国大陆与海外的互联网联络全面瘫痪。虽然外界将这起事故归因于台湾大地震,但有传言称,这也可能是“美军窃听失手”的结果。

  尽管传言根本无法得到证实,但美军一个天大的秘密——“吉米·卡特”号潜艇艇长罗伯特·D·凯尔索,率部在太平洋对海底光缆实施侦听的间谍行动,“不幸”被曝了光。

  凯尔索如何对中美海底光缆进行侦听?据驻韩美军所属的《晨鸟报》透露,有军事专家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在太平洋水下300多米深处,排水量为1.2万吨的“吉米·卡特”号潜艇,静静地悬浮在冰冷的海水中。坐在指挥舱内的凯尔索神经紧绷。在他的指挥下,艇尾的一扇舱门悄然打开,数名身穿特制潜水服、携带防水照明灯的潜水员,悄无声息地向横在艇首不远处的一条光缆游去。他们迅速合力将光缆拖进潜艇的一个特制工作舱,然后麻利地将其剥开,幷安上一个特殊的窃听装置。接着,潜水员将光缆悄悄地复位……

  “吉米·卡特”号潜艇隶属于美国太平洋舰队,号称“全球最先进的间谍潜艇”。由于它担负着特殊的侦听使命,因此,艇长凯尔索受太平洋舰队和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双重领导。据说,凯尔索的一些具体行动,甚至需要得到布什总统的亲自批准。

  由于“吉米·卡特”号潜艇的侦听行动涉及他国的通信安全,一旦败露,必将引发外交争端,因而,其行动相当诡秘,从不公布航程,甚至连官兵的离港时间都不向外界透露。

  美国海军的一名专家曾形容说,凯尔索就像是布什总统安插在深海里的一只“耳朵”——一旦“吉米·卡特”号潜艇截获价值特殊的情报,他有权“直通白宫”。

  父亲的建议

  在“吉米·卡特”号潜艇上服役的150名美军官兵,都喜欢称48岁的艇长凯尔索为“西部牛仔”。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田纳西州的他,为人豪爽,与牛仔毫无二致。

  凯尔索出身海军世家,他的父亲弗兰克·B·凯尔索,曾指挥美军舰队空袭利比亚,也参加过海湾战争,1990年6月29日升至上将军衔。

  受父亲的影响,1983年,凯尔索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毕业后,加入了美国海军,后又到美国国家战争学院进修。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凯尔索需要选修一门外语。当他征求父亲的意见时,老凯尔索直截了当地说:“学汉语吧!”

  老凯尔索从未到过亚洲,但他却对儿子说:“美国海军未来的对手在亚洲,而且最有可能是中国。”凯尔索听从父亲的建议,选修了汉语。当时,他幷没想到,懂汉语,竟成了日后他出任“吉米·卡特”号首任艇长的重要原因。

  2005年2月,美国最先进的间谍潜艇“吉米·卡特”号即将正式服役。一时间,由谁出任该艇艇长,成了各方讨论的焦点。当时,五角大楼乃至白宫,都有“重磅人士”向海军作战部推荐人选,但海军作战部和国家安全局却同时相中了凯尔索,因为在所有美国海军官员中,几乎只有凯尔索符合要求:有丰富的潜艇指挥经验,蹲过机关,搞过情报,学过汉语。

  2005年2月18日,凯尔索登上这艘造价35亿美元的潜艇,成为其首任艇长。

  冒险出航

  2007年6月,美国《海军时报》的记者曾问凯尔索:“‘吉米·卡特’号是否窃听过海底光缆?”凯尔索笑着回答说:“我无法阻止你那么想。”

  凯尔索没敢直接否认记者的猜测。实际上,自出任“吉米·卡特”号潜艇艇长的那天起,窃听海底光缆,就已是他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卫星与微波通信,仍担负着全球90%的国际长途语音电话与数据的传输任务。美国设在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的地面侦听站,以及环地球绕行的间谍卫星,使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轻而易举地窃走想要的机密。然而,10余年后,挑战出现了——遍布世界各大洋的海底光缆,成了全球电话通信的主要途径。这一传输方式的改变,使美国国家安全局原来的侦听手段几乎全部报废,侦听员们很快全都“聋”了。

  1989年年初,美国国家安全局开始秘密研究对策。5年后,一个既可用于水下作战,又能窃听海底光缆的“超级武器”——“吉米·卡特”号潜艇,横空出世。

  美国海军前情报专家、五角大楼和国会前军事顾问诺曼·波拉瓦尔,曾勾勒出一幅凯尔索率众在水下窃取情报的画面:“潜水员们将光缆拽进工作舱内,再让专家在舱里精心干活。这往往需要花去一天或者更长时间,主要是因为对光缆下手很不容易——光缆的最外层是不锈钢做成的管子,第二层是防海水的塑料,再往里缠有两层钢丝。专家们得先剥开这三层‘外套’,才能将窃听器接在最里层的光纤上。然而,用玻璃做的光纤非常脆,一碰就断。一旦光纤发生断裂,凯尔索的行动就有可能被发现。”

  那么,凯尔索所侦听的重点目标有哪些呢?美国情报专家透露,中美海底光缆系统,是其重点。这条光缆连接着亚洲和北美洲,是目前最重要的国际光缆之一,全长约3万公里,共有9个登录站,中国的登录站分别为上海崇明和广东汕头。此外,连接中国上海和日本宫崎的中日海底光缆系统,也是凯尔索眼中的“目标”。

  凯尔索的“海底窃听事业”,也许是美国海军最具风险性的工作之一。其一,一条海底光缆,可容纳1亿部电话机同时通话,凯尔索无疑要时常面对大海捞针、一无所获的窘境;其二,侦听海底光缆的行动,往往是在深海进行的,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艇毁人亡;其三,“吉米·卡特”号潜艇的间谍活动一旦败露,必将引起法律乃至外交纠纷,到那时,凯尔索定将成为华盛顿决策层的“替罪羊”。

  然而,凯尔索没有第二个选择。作为布什派到深海的一只“耳朵”,他只能冒着风险,不断出航。

  布什太空“耳朵”过滤5亿手机信号

  除了地面侦听站和深海间谍潜艇,白宫旗下的情报机构,还在太空中放飞了大量的“耳朵”,不放过电波中的“中国声音”。

  中国信息产业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中国的手机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了5.4亿户。用手机通话,早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绝大多数中国人,在用手机通话的时候,都没有意识到,即便是他们的闲聊,都有可能被美国在地球上方3.6万公里轨道上运行的间谍卫星记录下来。其中“有特殊价值”的字句,可能被分析、整理后送到布什的案头!

  这幷非耸人听闻。

  负责侦听中国手机信号的,是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它的掌门人叫斯科特·F·拉奇。作为美国最绝密情报机构的“一把手”,拉奇掌管着美国多颗先进的间谍卫星,专门从事窃取世界各地无线电信号及各种微波通信信号的工作。而捕捉、截获中国人的手机通话内容,便是其工作重点之一。

  拉奇的身世鲜为人知。外界只对他的“仕途”稍有了解——在踏入美国情报界之前,1979年毕业于中佛罗里达大学的拉奇,在电子光学和半导体行业干了整整7年。随后,他被中情局优厚的待遇所吸引,开始了长达22年的情报工作。2007年10月,经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与国家情报总监麦克·麦康内尔的双重批准,拉奇成为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主任。

  华盛顿高层对于这个老牌特工的新任命,曾在美国社会引起不少关注。因为成立于1960年的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虽然名头不响,其权力却很大,“该机构发布的指示具有国家级权威”,美国五角大楼、中央情报局以及美国境内外其他情报机构都必须执行。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影响着整个美国情报界的活动。所以,拉奇一旦发言,布什就会认真听取和考虑。

  拉奇也对自己能“荣任”这样一个权威情报机构的掌门人,感到无比得意。他曾炫耀说:“国家侦察办公室的对华情报工作也很出色。”1964年9月29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腊斯克突然宣布:“中国已经做好了试爆首枚原子弹的准备,不久即将举行试爆……”这一预告使西方社会大为震惊。果然,就在腊斯克发表此番讲话后半个多月,即当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原来,美国之所以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与其国家侦察办公室间谍卫星窃取的情报不无关系——为了侦察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动用了6颗间谍卫星,不间断地刺探包括中国军政人员通话内容在内的各种情报,以窃取机密。

  不过,拉奇若想再现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当年的“辉煌”,恐怕不会那么容易了。

  目前,拉奇掌管的间谍卫星主要包括两种:电子侦察卫星和成像卫星,其中前者可以对中国实施太空侦听。鉴于国家侦察办公室的“强大实力”,美国情报史学者里切尔森曾声称:“只要(中国)把无线电通信信号发射到空中,我们就有办法弄到它。也许无法搞到所有的信号,但我们确实能过滤出不少有价值的东西。”但负责具体工作的拉奇,却忧虑地说:“中国的通信保密技术不断提高,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也在提高,美国间谍卫星获取其情报的难度越来越大了。”此外,“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各部门“透支性”地使用国家侦察办公室,既让其搜集恐怖组织的情报,又让其死盯全球热点,使他们很难将注意力集中于一点。不久前,拉奇就曾有气无力地对五角大楼官员抱怨说,他已经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

  美国的对华情报战

  情报刺探历来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表面平静的中美国际交往,其背后实际上正在进行着一场隐蔽的斗争——美对华情报战可谓无孔不入,无时不在。

  情报系统提供的信息,影响着外交政策,美国政府急需通过情报来权衡利弊得失,从而做出有效的对华决策。然而,情报也是一种制约。一方面,关于中国的情报内容,影响着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基本判断;另一方面,情报来源的局限性、选择性和倾向性,也制约着白宫了解中国的视野和角度。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与美国对立,中国自然成了美国情报工作的重点对象。其中,军事战略机密,是美对华情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以前,美国肆无忌惮地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对华情报工作,各种公开和挑衅性的手段无所不用,如冷战时期曾派U-2侦察机频繁入侵中国领空,进行军事侦察活动。

  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美国对华情报工作的公开和挑衅性有所收敛,但活动的密度和数量幷未减少,反而更加不遗余力,只不过其方式变得更隐蔽和多样化。

  苏联解体后,当时的美国总统老布什认为,“中国是最令美国感到不安的国家”,“中国应该成为中央情报局日常工作的重点”。基于这种认识,不光是中央情报局,美国整个情报体系都日益重视幷不断加强对华情报工作。因此,美国的对华情报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期,各谍报机构通过种种方式,对中国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情报活动,搜集从国家战略、军事实力,到经济发展、社会动态等方方面面的情报。

  进入新世纪,美国对华情报侦察的特点,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一,秘密的情报搜集活动显着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美国先进的侦察技术与装备,它可在不引起中国警觉的情况下,实现既定侦察目的。其二,美国一方面改善和发展同中国的关系,强调中国是美国的“利益攸关方”,另一方面却不断加强对华情报工作。美国之所以如此,究其原因,是由中国对美国的战略重要性和情报工作的性质决定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美国自以为是地称中国“发展方向不确定”,未来不知是敌是友。于是,它采用“两面下注”和“对冲”的办法,以防范中国成为有能力挑战美国的潜在对手。毫无疑问,在冷战时期,苏联是美国的头号防范和情报工作对象;而现在,美国有像昔日对苏联那样对待中国的趋势。简言之,中国对美国的重要性和潜在战略价值,决定了美国要在战略上警惕和防范中国,从而把对华情报工作放在整个情报工作的重要位置上。

  小布什上台后,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指导”美国情报机构的对华间谍活动的。细观之,他似乎进一步调整和加强了对华情报工作。

  首先,小布什十分重视情报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他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后重新整合了情报力量,对华情报工作也得到整合和加强。据报道,美国情报部门的雇员超过15万人,每年所需开支多达300亿美元。在这些部门中,大都设有专门针对中国的机构。

  其次,小布什政府不断完善对华情报工作体制。2002年7月,美国国会下设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出台的“第一份报告”,就劝告国会彻底完善对华情报搜集体制,幷提出了多项建议,如要求在国际组织工作的美国人提供情报、鼓励美国人学习中文和研究中国等。随后几年,该委员会每年都在国会举行10次以上的听证会,提出一系列针对中国的研究和评估报告,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能源、地区问题、军事等与中国有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推动和协调了美对华情报工作的开展。

  第三,在对华情报工作上,小布什日益重视与盟国的协调和配合。美国对很多国家的情报都感兴趣,但对中国下的功夫格外大。在2007年举行的美日印澳“2+2”安全保障会议上,美日发表共同声明,确认双方将在导弹防御问题上共享情报。此前,美印在新德里举行了国防工作小组联合会议,双方交换了有关中国的军事情报。这些活动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围着中国转”。目前,美国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已经建起接触机制,交换大量有关中国的情报,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了较完善的“防华情报连线”体制。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力的提升,美国将不断加大对华战略防范力度,对华情报工作将随之不断增强。今后,运用高科技手段和各种人力渠道全方位获取有关中国的情报,将成为美国对华情报工作的趋势。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旭的人个博客 » 布什加强对华侦听 陆海空全面紧盯中国
分享到: 更多 (0)
标签: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QQ :13945502电话:13913571631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
订阅图标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