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房地产商和城管执法者去看《阿凡达》

随着电影《阿凡达》的上映,人们对该影片的议论也是越来越多。不可否认,电影《阿凡达》堪称一部鸿篇巨制。在评价《红楼梦》时,鲁迅先生曾经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因此,电影《阿凡达》在不同人的眼里,会看到不同的东西。

仅就该影片的主题而言,有些人看见的是战争与和平,有些人看见的是环保,有些人看见的是爱情,有些人看见的是“无间道”,等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不同,带来的感受和看法自然也是不同。我所看见的,却是一场暴力拆迁和反暴力拆迁。

《阿凡达》的故事,可以说像极了我们身边的暴力拆迁。比如双方冲突的起因,就是一方需要另一方挪地方。说白了,房地产商和城市管理者要这块地皮,你必须搬家走人,如果你“执迷不悟”舍不得弃家而去,他们就只好不客气,以“武力”来解决问题了。

要让人家搬家,你总得征求一下人家的意见,并且给人家一些物质补偿和给人家另外找一个“家”吧?一个人没地方居住,也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没有了家,也就没有了温暖和幸福。没有了温暖和幸福,活着就会失去方向和感觉痛苦!但是对此,强势的一方总是不屑一顾,他们丝毫不会考虑到你的利益,也丝毫没有什么“怜悯心”。

哪怕杰克·萨利说出,只要能给纳美人Navi人找一个妥善安置的地方,他就去说服他们搬走。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也没有得到他们的许可!强盗们惯用的手段,就是使用暴力。于是,野蛮的暴力拆迁开始了。

在暴力拆迁的行动中,雇佣军充当了冲锋和打手。他们拥有金属的铠甲和先进的武器,他们所面对的则是一群手无寸铁者。当他们开着机器肆无忌惮的横冲直撞时,当他们“不小心”碰倒了树木和Navi人的家时,Navi人惊恐的睁大着眼睛,四处奔跑以躲开机器的碾压和炮火的轰击。

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由想到了我们的“暴力拆迁”。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房地产商们对拆迁户的合理要求充耳不闻,而某些地方政府的城管执法者则充当了房地产商的“打手”,对拆迁户是大打出手。在暴力拆迁之下,有人自焚,有人哭泣,更多的人是默默承受着不公正的命运。

也许,强势者忽略了弱者的力量。为保护自己的家园,Navi人奋起反抗,用最原始的冷武器去对抗先进的火药和炮弹。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看似力量悬殊的一场战争,最终却以Navi人的胜利而结束。Navi公主的最后一箭,也似乎在告诫一些暴力拆迁者,暴力的开始终究会以暴力的方式谢幕。

所以,笔者建议那些房地产商和城市管理及其执法者,好好的去看一看电影《阿凡达》!希望他们从中能有所醒悟,希望他们以此能得到“洗礼”,更希望他们不要忽视群众的力量。

(红网)

城管被百度解释成打砸抢 城管队长称太心酸

昨日,城管执法队员小李试着在“百度知道”上查“城管”一词的解释时,被眼前的解释吓得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会被解释成这样。

  记者在百度“知道”里输入“城管”二字,刚开始出现的是城管执法的主要职责是“1、……治理和维护城市管理秩序……”,但随即出现的“词条释义”,就出现了图里的内容。

  据了解,“百度百科”自称是一部由网友共同撰写的百科全书。 网友要想让自己的词条被收录,必须得到百度管理员的批准,如果含有色情、暴力、恐怖、不文明内容的词条,将不能成功上传或遭删除。恶搞“城管”一词的释义,就是4月3日由网友上传上去的。

  城管:词条释义不能以偏概全

  昨日,北碚区城市执法大队蒋队长得知此事之后,觉得相当委屈和愤怒。蒋表示,城管的含义就是城市管理者,百度竟然将城管形容黑社会,这也太让人心酸了。针对现在城管队伍爆出的负面消息,蒋认为这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分析。不少城管人员也认为,“百度上有规定,其中一条规定就是‘恶意攻击政府机构与政府官员’,将无法通过管理员的审核。”城管们希望“百度”能纠正这一词条,词条释义不能以偏概全。

  百度:要等工作日才给答复

  昨日,记者致电百度客户服务热线,当记者告知来意时,热线服务员称并不知情,并称“就算有这样一回事,也必须等到工作日给予回复”。

  律师:涉嫌侵犯城管权利

  “网友和百度涉嫌侵犯城市综合执法人员的权利。”律师蒲万纯针对此事表示,网友对“城管”的这一解释,对城市综合执法人员有一定的诋毁,有可能对特定的人群权利造成侵害。百度作为商业网络的运营商,给不特定的网友提供平台,如果网友涉嫌侵犯他人的权利,而百度有义务去规范其解释,如果没有尽到严格的审查义务,百度也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城管 发音:cheng guan 释义:①名词:专门欺压租不起商铺、办不起执照商贩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黑社会组织。②形容词:形容残暴、血腥、恐怖。例句:你也太城管了!③动词:等同于打、砸、抢……”

城管,又见城管

1:2008年1月7日,湖北企业家拍摄城管打人遭群殴身亡
2:2007年04月25日 北京一老教师斥责城管队员野蛮执法遭暴打
3:2007年05月22日 江苏城管野蛮执法 老太被踢下身小便失禁
4:2007年06月11日 河北残疾人驾三轮遭殴打 打人者疑是城管
5:2007年06月08日,河南郑州市城管打伤女大学生
6:2007年06月12日 成都小伙指责城管野蛮执法遭暴打吐血
7:2007年05月28日 河南乘客帮拉车老人说话遭城管暴打
8:2006年04月17日 残疾老汉被城管扔进绿化带
9:2007年07月11日 城管20次没收不开单 店家当街自毁家当
10:2007年07月03日 未满18岁残疾少年摆地摊与城管发生冲突受伤
11:2008年01月09 卖花姐妹称遭城管言语调戏 要其道歉挨打
12:2007年09月09日 城管协管员被指打伤孕妇 警方介入调查
13:2007年09月04日 深圳城管协管员拒交停车费打保安
14: 2007年12月15日 城管与收废品女子起争执 市民劝架遭围殴
15:2007年07月10日 广东七旬老太遭城管殴打 被扇8个耳光
16:2007年07月05日 西吉城管人员当街围殴记者 城管队长带头
17:2007年10月10日 城管被指打伤残疾商贩 伤者双耳流血确诊为内耳震荡
18: 2006年10月18日 深圳城管和民兵200余人街头械斗
19:2007年06月17日 兰州城管撕裂摊主耳朵 遭市民围堵4小时
20:2006年2月2日 上海普陀城管狂殴劝架市民李秉浩致死,事后城管部门拒不露面。




















杨耕身/湖北天门城管打人案仍有后续传来。9日《新京报》报道,天门市城管局长齐正军已被警方控制,正接受调查,被控制的城管执法人员已达24人,其中有4人被刑拘。同时,相关部门正为死者申报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天门市水利局在见义勇为申报材料上写道:魏文华的义举,是出于一个普通公民的正义感。与此同时还有媒体报道,天门市委书记别必雄在听取案件有关情况汇报后,表示魏文华被殴致死事件“天理不容”,并严肃地指示“要依法办案,举一反三”。

当天门市委书记表示将“依法办案,举一反三”之时,我们又将以怎样的反思来面对这一起公民非正常死亡的案例呢?

到了孙志刚。这个在2003年因没带暂住证也没带身份证而被毒打致死的年轻人,在当年曾经引起舆论对于收容审查与收容遣送制度的极大反思,终致当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第381号令,以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终结自1982年5月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刚案与魏文华案,同样是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亡案例,都是死于被滥用的公共权力,而且两人甚至都是湖北人。如果说孙志刚之死揭示了一部收容审查制度的“恶法”之恶,那么魏文华之死也同样让人不难看出现行城管制度之缺陷。那么在有了这么多的“相似之处”后,魏文华之死会不会像孙志刚之死那样,成为一次制度改良或完善的契机?在魏文华之死背后,我们不得不面对城管权力大规模失范、公民权利大规模失守的现实。在舆论一次次的关注中,城管这种公权力的制度设计遭受极大的质疑。

无论魏文华案,还是孙志刚案,都有着公权误用或滥用的直接原因,也都有着法律法规违背人性或并不完善的现实背景。魏文华到底不是孙志刚,但是,我们必须以反思孙志刚案的勇气,来反思魏文华之死背后的公权行使及其制度根源。当然,城管制度不同于原来的收容审查制度,在城市公共管理中,城管制度仍有其必要性。只是,当这种职业的声誉俨然已愈来愈低地“探底”之时,立法与政府部门更需要以开放、改良的心态来检讨制度的缺陷与不足。没有这一些,我们将如何告慰一个公民的悲惨之死?

魏文华会不会成为孙志刚?
湖北天门城管打人案仍有后续传来。9日《新京报》报道,天门市城管局长齐正军已被警方控制,正接受调查,被控制的城管执法人员已达24人,其中有4人被刑拘。同时,相关部门正为死者申报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天门市水利局在见义勇为申报材料上写道:魏文华的义举,是出于一个普通公民的正义感。与此同时还有媒体报道,天门市委书记别必雄在听取案件有关情况汇报后,表示魏文华被殴致死事件“天理不容”,并严肃地指示“要依法办案,举一反三”。
“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像一个神来之笔,让我们看到魏文华之死可能走上正面引导的舆论走向。但从一条生命或从他的家人的角度,我宁可相信当魏文华被打得不得不“交出手机,举起双手”时,他一定更希望自己不曾下车拍摄,也更希望选择活着。这是生命之所以可贵之处。那么,当天门市委书记表示将“依法办案,举一反三”之时,我们又将以怎样的反思来面对这一起公民非正常死亡的案例呢?

我想到了孙志刚。这个在2003年因没带暂住证也没带身份证而被毒打致死的年轻人,在当年曾经引起舆论对于收容审查与收容遣送制度的极大反思,终致当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第381号令,以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终结自1982年5月发布的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孙志刚案与魏文华案,同样是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亡案例,都是死于被滥用的公共权力,而且两人甚至都是湖北人。如果说孙志刚之死揭示了一部收容审查制度的“恶法”之恶,那么魏文华之死也同样让人不难看出现行城管制度之缺陷。那么在有了这么多的“相似之处”后,魏文华之死会不会像孙志刚之死那样,成为一次制度改良或完善的契机?在魏文华之死背后,我们不得不面对城管权力大规模失范、公民权利大规模失守的现实。在舆论一次次的关注中,城管这种公权力的制度设计遭受极大的质疑。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教授郭巍青曾经在《南都周刊》上指出,“城管这一机构要解决的问题是他无法解决的,要面对的压力也是他无法承受的。城管的存在本身,的确存在很多法律法规方面的漏洞和不规范的地方。”而除此之外,我们更需要从法律精神的层面,从权力授予、监督、问责机制上,一一审视城管这种权力行使的合法性。

无论魏文华案,还是孙志刚案,都有着公权误用或滥用的直接原因,也都有着法律法规违背人性或并不完善的现实背景。魏文华到底不是孙志刚,但是,我们必须以反思孙志刚案的勇气,来反思魏文华之死背后的公权行使及其制度根源。当然,城管制度不同于原来的收容审查制度,在城市公共管理中,城管制度仍有其必要性。只是,当这种职业的声誉俨然已愈来愈低地“探底”之时,立法与政府部门更需要以开放、改良的心态来检讨制度的缺陷与不足。没有这一些,我们将如何告慰一个公民的悲惨之死?

男子拍城管执法被打死 数十人抢尸拖行10余米

湖北省天门市水利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魏文华被天门市城管执法人员围攻,当场被暴打致死,这起性质恶劣的伤人致死案件在天门市引发一场“地震”。目前,天门市成立了由公安、检察、监察等多个部门组成的专案组,对此案进行调查。通过一天的的调查,记者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呈现给读者。

令人钦佩

路见不平“一阵拍”

昨日,记者来到事发地、距天门市区不到3公里的湾坝村六组,当地多家村民的大门都紧闭着。今年近70岁的李斗是湾坝村的老支书,他的两个儿子都是目击者。他的大儿子在事发现场被城管执法人员打伤,记者于昨日凌晨在天门市人民医院的病床上见到了他。李斗的小儿子李文祥向记者讲述了事发时的经过。

湾坝村垃圾填埋场位于皂(皂市)毛(毛嘴)公路路边100米处。两年前,湾坝村村委与天门城管部门签订协议,城区的垃圾两年内在此填埋。去年11月,双方的协议到期,因为周边环境恶化,村民决定不让环卫部门再在此处填埋垃圾。被打伤的李水华在医院里介绍,垃圾填埋场附近的湾坝村六组与七组受害较为严重,天气稍微热点,附近就是臭气熏天,家里的蚊子、苍蝇特别多,平日里亲戚都不愿来做客,即使来了,也是小坐一会儿就走。

协议到期后,天门市城管局仍向此地填埋垃圾。湾坝村民因此不干,该村六组村民自发地前往垃圾填埋场的路口阻止城管部门填埋垃圾。5天前,湾坝村六组村民将通往填埋场的一条道路挖断。第二天,城管部门准备将挖断的道路填起来,湾坝村六组村民前去阻止城管部门填路拦在路上,当时一人竟鼓噪道:压死一个赔2万元。

前日下午3时许,湾坝村六组村民看到城管部门的垃圾车经过家门口,20余人自发地来到通往垃圾填埋场的道路,其中妇女站在路上不让垃圾车通行。大约10余分钟后,城管部门来了3辆车,总共有30余人穿着制服的城管执法队员来到现场。20分钟后,城管部门又开了3辆车,30余名穿着制服的城管执法队员来到现场。他们头戴钢盔,身着防护背心。其中一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发话:“不让进(垃圾填埋场)就打。”城管执法人员将拦路的妇女扯开。湾坝村六组的男人见状,便上前为同村的妇女讨说法,结果数人被打,其中李文祥的哥哥李水华等人都被打伤。

天门市水利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魏文华开车正好经过此地,他看到后,停车掏出手机,将城管执法人员暴力执法的过程拍下来。

令人发指

5分钟被暴打致死

魏文华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正义之举却引来灭顶之灾。城管执法人员丢下湾坝村村民,向魏文华围过来,一阵拳打脚踢。

昨日下午,天门市水利建筑工程公司的党支部书记王述堂介绍,当日下午4时许,他与魏文华开车从汉北河血防灭螺工程工地赶回天门市。“魏总看到湾坝垃圾填埋场处城管正在暴力执法,就将车子停下来。说了句‘他们又要打人了’便下车,用自己的手机拍摄。”

城管执法人员见有人在拍照,二三十人便围了过来,将魏文华围在中间暴打。招架不住的魏文华被打得实在没有办法,答应交出手机,删掉图片。可是城管执法人员仍没有停下来。一位在现场的村民介绍,当时魏文华叫喊着:“我投降。”没想到旁边一男子竟然喊道:“干脆打死他算了。”

大约5分钟后,魏文华倒在地上不能动弹,城管执法人员开着车扬长而去。王述堂来到魏文华身边,他讲道:“魏总拍照时,我距离他七八米远。二三十名城管执法人员将他里三层、外三层围住,我根本就不能靠近魏总。如果谁要劝架,他们就打谁。”湾坝村村民刘柱华就因为劝架挨了两拳。

王述堂拿起魏文华的手腕,把了一下脉搏,“魏总的脉搏很微弱,脸部由白转为青,后来又转为红紫。”看到魏文华被打成如此,王述堂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随后向已经离开现场十余米的城管执法人员愤怒地喊道:“你们把人打成这样就不管了?”喊了数声,一辆城管执法车调头,几名“城管”将躺在地上的魏文华“丢”到车上,送到医院。

天门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介绍,魏文华送到医院时就已是瞳孔放大,确诊为死亡。

令人心寒

抢走尸体拖行十余米

城管执法人员将魏文华送到医院就离开了,他的亲人、同事随后才赶到医院。“到了晚上八点钟,也没有人过问,难道我哥哥就白死了。有关部门的表现太令人寒心了。”昨日凌晨2时许,魏文华的大妹哭着对记者说。魏文华体弱多病的父亲得知大儿子猝死的消息,当时就晕倒在地。

魏文华的亲人、同事找到有关部门,但仍没有人过问此事。前晚,他们闯进天门市市委大院,为魏文华设置灵堂。面对天门市副市长王志鹏,魏文华的大妹哭道:“我们这样做只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可在天门市副市长王志鹏出面安抚之前,令人寒心的事情发生了。七八十名便衣男子从魏家手中抢走魏文华的尸体,并将他在地上拖行十余米远。

作为老搭档、近20年的同事,王述堂讲道:“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魏文华都是顶梁柱。他的猝死使两个天都塌下来,一个是我们公司,另外一个就是他的家庭。”

在同事眼中,魏文华是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好人,也是一个对工作兢兢业业、敢打敢拼的好领导。1987年,魏文华从吉林勘测技术学院毕业,进入天门市水利建筑工程公司工作。“分配到单位后,魏文华利用每个周末在外面摆摊,主动帮助周围的群众免费修理电视、电扇等家电。”许多人到现在都记得他的好,魏文华因为乐于助人连续数年都被单位评为学雷锋标兵。

天门市水利系统内,魏文华连续数年都被评为水利系统的“十大标兵”和天门市的优秀党员。1996年3月,魏文华当上了天门市水利建筑工程公司的总经理。成为总经理后,魏文华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对工作仍然是兢兢业业,经常是忘我地工作。“最近几个月来,魏文华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2点多,”王述堂介绍。

魏文华有一个十多岁女儿,目前正在读初中,爱人原来在天门市啤酒厂工作,后来下岗在家待业,魏文华的收入成了家中惟一的收入。此外,他的父亲体弱多病,魏文华经常带老人看病。

令人欣慰

天门成立两个专案组

魏文华的猝死不仅让他的家人、同事都难以接受,也让湾坝村村民难以接受。

昨日上午,湾坝村村民与魏文华的亲人、同事数百人在天门市内祭奠魏文华,湾坝村村民打出“好人,您走好”的条幅。今年70余岁的李桃芝老人是湾坝村六组的村民,她更是哭红了眼,哭哑了嗓子,她哽咽地对记者说:“魏文华是为我们出头,为我们主持了正义。如果不是他出头,我们村的几个人有可能落到与他一样的下场。他真是一个好人。”

与此同时,湾坝村村民与魏文华的家人、同事强烈要求严惩凶手。

记者了解到,目前,天门市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两个专案组,一个由水利局、城管局等部门组成,专门解决魏文华的善后事宜;另一个由天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廖鸿韬牵头,公安、检察、监察等部门组成,专门负责案件的调查等。楚天金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