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中国咋成了外国大师的实验场?

作者:何勇海

  最近一期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北京荣占三席——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央视总部大楼以及北京当代万国城。这三大奇迹均由外国人设计,而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很多新建筑都出自国外建筑师之手,中国正在成为国外建筑师的“乐园”(《成都商报》12月25日)。
  
  要说咱们历来的建筑师一定就比外国建筑师差,恐怕很多人并不服气。要说我们的建筑师比外国建筑师“差”,恐怕差就差在他们在国内没有与洋建筑师平等的实验舞台。
  
  全国每年有不低于2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拔地而起。在各地“攀高斗富”、“崇洋贪新”的心理驱动之下,各地都开始了崇拜追逐洋建筑师的游戏,每次有城市标志性建设都要请“洋大师”。一个城市没有“洋大师”的作品,好像就是遗憾。
  
  我们为外国建筑师提供了他们在本国都得不到的实验机会:砸起钱来更舍得、更大胆。而“洋大师”设计起咱们的建筑来,便是“人有多大胆,设计便有多奇,耗费便有多高”,根本不考虑建设成本。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让我们掏出了几十个亿;而“鸟巢”的总造价高达二三十亿,使用了无数只起装饰作用却需要大量昂贵钢材的构件。而一些地方上对洋人设计的建筑的投入据说更是肆无忌惮。据报道,外国对待大的建筑都比较谨慎,控制得比较严,只有一小部分普通建筑可以让建筑师这样不计成本地“玩”,我们的经济实力难道已达到可以随意拿出巨资,让“洋大师”们进行一场场劳民伤财的豪华实验了吗?
  
  在这些豪华实验当中,“洋大师”从“天价”造价中拿走了“大头”,有的只是提供了一个设计概念,所有的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等还得由咱们的建筑师来操刀完成。中国建筑师普遍的劳动强度成倍于“洋大师”,但在收入上却少得可怜。这种待遇差别如何激发本土建筑师的潜能?本土建筑师在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沦为外国建筑师的“打工仔”,我们难道还有那份心情为“鸟巢”等荣膺“世界建筑奇迹”而深感荣幸?
  
  北京一位名叫吴晨的总建筑师曾指出,北京与过去相比,确实不再是千篇一律了,但是她却满身是法国的影子、瑞士的影子、德国的影子……唯独没有了北京的味道。
  
  中国正在成为国外建筑师的“乐园”。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必须反思:这样下去,中国将失去什么?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刘旭的人个博客 » 中国咋成了外国大师的实验场?
分享到: 更多 (0)
标签: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QQ :13945502电话:13913571631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
订阅图标按钮